close
25日傳出消息,iPhone 8發布會將於9月舉行。iPhone面世十年,新手機勢必受消費者注意,華爾街分析師預測,新機可能出現超級銷售周期,為蘋果帶來營業新高峰。iPhone十年,已為蘋果創造不少奇蹟,十年來共賣出12億支手機、將蘋果變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,2015年iPhone 6和6 Plus創造的收入,占當年美國GDP的5%。值得注意的是,風光背後,蘋果也有無可奈何的挫敗經驗。過去數年,iPhone銷售收入,占蘋果全部收入的50%至70%;今年4至6月,蘋果季度收入454億元,iPhone賣出4100萬支,占全部收入的55%,雖比iPhone 6和6 Plus推出第一季占比70%下降不少,但仍占全部收入一半以上。可以想像的是,如果iPhone失守,銷量持續減少,蘋果可能崩潰。因此近數年蘋果的最大挑戰,是尋找一個可「統治」市場的新產品,這是其創辦人喬布斯2011年去世後,蘋果一直存在的焦慮。但至今為止,蘋果雖不停地尋找,卻找不到解答。2011年起為蘋果掌舵的庫克,兩年前推出「蘋果手表」,但不成功,離「下一個重大產品」的目標甚遠。庫克另一重要嘗試是「蘋果汽車」,但這個嘗試迄今也不成功。蘋果的造車計畫,開始於2014年。當時大批雇用工程師,受媒體注意,被稱為「泰坦」的造車計畫因此曝光。「紐約時報」25日引述五名知情人士說法報導,蘋果造車計畫一度大規模進行,不但研發自動駕駛科技,也研製「蘋果汽車」;當時已進入造車細節,例如考慮到沒有方向盤、沒有煞車、沒有加油系統的設計。自動駕駛科技方面,也開始研發雷射感應器(lidar)技術。但蘋果對要造甚麼樣的車,並沒有清楚方向,內部意見分歧,在「造車」和「只造自動駕駛科技」之間出現爭論。研究自動駕駛八年的谷歌,內部也出現過同樣爭論,但三、四年前決定,只研發自駕科技,不造車。近年谷歌一直強調不造車,只用其他汽車公司的汽車,裝置自己研發的自駕系統作測試。去年6月,蘋果泰坦計畫的主管去職,換人掌舵,新主管果斷決定,放棄造車,只研發自駕科技。最近又增聘自動駕駛技術工程師,重新出發。加州矽谷除了蘋果,還有多家公司瞄準自駕科技,包括谷歌和優步(Uber),蘋果能否在自駕科技上勝出,仍待揭曉。「商業內幕」本周報導,蘋果目前自駕科技,只達到谷歌三年前的水平。已知的是,蘋果和谷歌都決定不自行造車,未來可能與底特律的傳統汽車公司產業聯盟,推出技術合作的自駕車。蘋果「尋找下一個重大產品」的行動失敗,還有一個深層原因:科技公司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產品,往往來自創辦初期的構想,幾乎沒有科技公司能擺脫創辦構想,而再創造出其他新產品。這種情況可從當今五大科技公司看出:蘋果由個人電腦起家,自始一直是製作電腦的公司,麥金塔電腦、iPhone、iPad、MacBook和蘋果手表,基本上只是電腦形狀變化和變大、變小;谷歌靠搜索引擎的廣告生存;微軟靠視窗和Office軟體(自個人電腦潮流消退後,微軟至今未能回到鼎盛期);臉書靠社交網站廣告生存;亞馬遜基本上是網購公司(8500萬名Prime會員是最大支柱)。另一深層原因是,蘋果要找新產品,重點可能不在產品,而在潮流。1980年代的科技潮流是半導體,個人電腦成為最重要產品;1990年代的潮流是互聯網,所以出現谷歌;2000年代的潮流是社交網站,所以出現臉書;過去十年的潮流是行動科技(mobile tech),所以是iPhone的時代。目前情況是,行動科技的潮流未退,但新潮流並未出現,所以蘋果要找新產品,卻因為新潮流未現而不可得。大家都說,自駕車和擴增實境(AR)是未來潮流,所以蘋果也投入研發這兩種科技研發。在蘋果沒法找到新產品下,蘋果的粉絲只能繼續等待。等待期間,蘋果只能續依賴iPhone的收入維持營運;投資股東唯一的安慰,是最近半年蘋果「服務性業務」收入增加(主要是Apps銷售和1.85億訂戶繳費),4至6月季度收入達73億元,占全部收入16%,意味蘋果找不到新產品的未來歲月中,iPhone銷售收入將逐年減少,服務性業務收入將產生維持穩定的重要作用。
54C11B9311E66E95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drewa00u5 的頭像
    andrewa00u5

    蔡文博

    andrewa00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